各种牌子挂满墙,挂不下的堆仓房……近来媒体在某地调查发现,减负之下,村委会“牌子满墙”现象仍然突出。有村干部反映,光制作牌子,村里就花了上千元。
挂牌,本是一种“公示”和“告知”方式,让人知晓单位职能,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。牌子意味着责任,既然挂上了,对应的职能和服务就要立起来。可现实中,这么多牌子上墙,服务能跟上吗?
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,对很多基层单位来说,挂牌多了,实际工作中却缺少政策、人员、经费等支持,并不具备与满墙牌匾相匹配的能力,压根“扛不动”“兜不住”。不少基层工作者甚至自己都说不清兼了多少职,更有受访干部直言,“很多机制牌子没有真正发挥作用,没有开展过活动”。
可牌子挂在哪里,考核就会跟到哪里。基层单位不仅要积极迎检,还要报送材料,但“有牌无实”又哪来的业绩?到头来,多半是东拼西凑,做些“纸面文章”,敷衍了事。如此多的牌子,一方面大大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“纸面”工作量,使他们天天围着牌子转;另一方面在落实环节又陷入另一个极端,“事多人不愁”,牌子也仅仅是挂在那里而已,沦为形式。
既然如此,为何还要挂这么多牌子?从基层干部的话中不难发现端倪:“上级部门让挂的,说是会来检查。”确有一些上级部门希望通过“挂牌”来体现自己的存在,观感上,似乎牌子在,“阵地”就在,牌子上墙了,工作就沉下去了。如果说,这些部门的工作指导围着牌子转也就罢了,但现实往往是“一挂了之”,平常不闻不问,到了检查考核时“按牌索骥”。既留了“痕”就要留下“绩”,至于具体工作实效究竟怎样,反倒不重要了。
但无论“纸面”之“绩”如何光鲜,问题就摆在那里,不是可以糊弄过去的。而基层干部的精力被一些空耗的牌子占满,真干事、干实事的时间必然会变少。最后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没解决,该办的事没办好,牌子越多反而越讽刺。
客观说,挂牌本身没有问题,关键是挂牌为了什么。如果能够切实起到落实责任、推进工作、服务群众的作用,那就该挂;反之,如果只是为彰显履职全面乃至自我标榜,将很多不该由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摊派下去,那就搞成了形式主义。眼下,很多地方都开展了“清牌行动”,“并同类”“摘虚牌”,取得了明显效果。从长远来看,还有必要健全挂牌项目准入、牌子日常管理、挂牌督查问责等制度,明确“谁挂牌谁负责”“挂谁的牌谁负责”,唯有如此,才有避免“今天取、明天挂”,形式主义不断反复的问题。
基层减负势在必行,清理看得见的“牌子”,还要规范看不见的“牌子”。当前,一些基层形式主义花样仍多,基层疲于应付。不可否认,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,为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,很多目标、任务、责任需要层层分解下来。可正是因为头绪多、任务重、难度大,则更要求上级部门基于实际,精简不必要的考核检查,摒弃不合理的繁文缛节,科学分配权责、检验实效,让基层部门、基层干部真正能够集中精力、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。
把形式主义的牌子从门前摘下来,把服务的牌子挂在心里。归根结底,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从为民服务出发。时刻把握好这一点,这样那样的形式主义才没有滋生的空间。
撰文:晁星;来源:长安街知事微信号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
2、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,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;
3、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,文明上网,依法守规,IP可查。
作者 相关信息
内容 相关信息
• 昆仑专题 •
• 高端精神 •
•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•
•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•
• 国策建言 •
• 国资国企改革 •
• 雄安新区建设 •
•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•